秋阳正好,层林尽染。当晨雾轻轻漫过三峡秭归实习基地的山峦,澳门彩票有限公司 2023级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56名学子,已肩挎地质包、手持地质锤,带着前两周积累的实践经验,迈入了实习第三周的深度探索。如果说第一周是初识山野的启蒙、第二周是解码地质的进阶,那这一周便是融汇所学、叩问岩层深处的攻坚之旅,每一次数据记录都在为读懂地球亿万年的演化脉络添砖加瓦。
Day 1|剖面实测:用工具丈量地层脉络
9月15日,朝阳刚给秨归的岩层镀上一层暖光,同学们便带着测绳、地质锤、放大镜、罗盘等工具,跟着张志庭老师前往实测剖面现场——当天的目标是完成陡山沱组三四段到灯影组一二段的地层测量。刚到剖面点,张老师就用粉笔在小黑板上画了简易的剖面示意图,并告诉同学们:“测剖面首先要分清岩性界限;前后测手的测量数据误差不能超过三度;记录员要详细记录观察到的岩性和测量数据;最后强调分层员是小组的核心,要紧跟分层员的脚步”。
分组指令下达后,各岗位迅速进入状态。分层员蹲在岩坡前,地质锤盐酸和放大镜齐上阵,前测手与后侧手都手持罗盘确保测量方向与坡度准确;记录员笔尖跟着测手的动作游走,导线长度、坡度角、方位角、分层点位置,岩性特点等数据一一记录在册;标本组的同学敲下标本,再用手机拍摄岩层露头。渐渐的,杂乱的岩层变得井然有序起来,看着本子上连贯的导线图、满满的测量数据,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这场分工协作的实测,不仅是对技能的考验,更是用工具与大地对话、丈量地层脉络的过程。
Day 2|双线并行:室内算数据,室外绘填图
9月16日,晨光刚漫进秨归实习基地,同学们便分成了两拨,一头扎进不同的“地质战场”。负责整理实测数据的同学埋首于图纸与表格间,对着原始记录核对数字,把零散的测量结果按顺序填进设计好的excel表格里。计算过程的每一步都一目了然,仿佛在给大地的“数据密码”配上清晰注解。
与此同时,各小组选出的两人在张志庭老师的带领下背着地质包奔向雾河填图区。他们踩着晨露穿梭,驻足观察岩层走向,用罗盘确认方位后在图纸上标记,把山间的地质痕迹一点点“搬”进填图里,让平面的图纸渐渐有了山野的立体轮廓。室内的纸笔沙沙与室外的脚步踏踏,虽场景不同,却都是在为实习成果添砖加瓦,勾勒着同样的地质印记。
Day 3|雾河初行:公路沿线辨分界
9月17日,雾河填图的第一天,路线从周家坳出发,途经天门崖、曹家包,最终到和尚洞,全程以公路为主。出发前分工明确:一人负责观测记录,一人管岩样采集,一人拍露头照片,组长统筹节奏。沿途见灯影组一二段分界点,灯影组与陡山沱组分界点,南沱组与连沱组分界点,陡山沱组四段与灯影组一段分界点。路途中,同学们偶尔会遇见张志庭老师,他也会将带来的橘子分给同学们,剥开皮咬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间缓解了疲惫。这一天,同学们在公路沿线“追”着地层分界走,也让雾河的地质脉络,在心里有了初步的轮廓。
Day 4|雾河穿山:穿山越林遇风雨
9月18日,雾河填图第二天,路线从雾河出发,到倒坡、白人坡,最后到窑坪子,全程要穿山林、爬陡坡,难度比第一天大了不少。出发前同学们重新调整分工:体力好的同学走在前面开路,观测的同学紧跟其后,避免错过沿途露头。刚进山林,路就变得狭窄湿滑,同学们便用地质锤拨开枝叶,眼睛紧紧盯着脚下,有同学脚下一滑,幸好抓住了旁边的灌木,才没摔下去,后面的同学赶紧伸手拉他:“慢点,踩我踩过的地方!”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搀扶,好不容易爬到坡顶。沿途见陡山沱一二段岩性,莲沱组岩性,南沱组与莲沱组分界点,陡山沱组一段与南沱组分界点。这一天,同学们在山林里爬陡坡、遇风雨,却也在互助与坚持中,离雾河的地质真相更近了一步。
Day 5|雾河寻核:山路深处见岩体
9月19日,雾河填图第三天,路线从雾河到红水坪,核心目标是寻找黄陵岩体花岗岩。沿途大雨阻断了同学们的探索之旅。好在有好心的老乡为同学们提供了避雨和休息的地方,雨停后,重新踏上路途。路途中可见陡山沱组岩层,陡山沱组一二段分界点,陡山沱组与南沱组分界点,连沱组与南沱组分界点。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黄陵岩体花岗岩终于出现在同学们眼前!灰白色的岩石在阳光下泛着光,用放大镜一看,能清晰看到肉红色的长石和白色的石英颗粒。同学们围着花岗岩,测量,拍照,小心翼翼地敲下岩样,生怕错过这个“大发现”。往回走时,天已经放晴,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山路上,同学们虽然脚还是很酸,但心里满是喜悦,雾河的地质拼图终于变得完整了。
Day 6|成果整理:让山野收获变成规整图件
9月20日,前三天的野外攻坚结束后,各小组投入成果整理与绘图工作,将三天的山野收获转化为规整图件。在综合楼四教室,同学们日夜奋战,整理野外记录,在张志庭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填图,严格遵循“从老到新”的顺序绘制地质界线 —— 先用深棕色勾勒出最古老的地层轮廓,再换浅灰色、米黄色标注较新地层。原本空白的地形图上,渐渐浮现出层次分明的地质分层,每一笔都承载着三天跑山的汗水,将野外看到的地质景象,清晰地“搬”到了纸上。小组内分工协作,彼此递换工具、核对细节,只为让最终的地质图精准呈现填图区的地层脉络。
尾声:大地为卷,步履为笔
第三周的实习旅程,在秭归的山峦与岩层间悄然定格。这一周,同学们跟着张志庭老师实测陡山沱组三段到灯影组二段的剖面,亲手记录每一组数据;埋首整理计算,把野外的测量结果变成规整的表格;在填图区山径上的雨中攀行,克服陡坡密林的阻碍;在桌前,同学们将界线点细细投影成图,让地层脉络在纸上清晰呈现。这一周,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地质填图、数据整理的专业本领,更在与大地的对话中,读懂了每一层岩石里藏着的岁月,明白了地质人脚下有痕、心中有尺的坚守。
文字:张冬阳
图片:向仕念、罗鑫
审核:闫维蓉、张欢
校对:刘佳丹